管好来料检验,能让企业增加20%的利润吗?
导读
INTRODUCTION
本文作者:王永谦。由「云质QMS」原创首发,。
王永谦,31年质量工作经验,曾服务于中石油,通用电气,Maytag,米其林,英思科传感仪器 ,伊莱克斯等企业;现任云质信息总经理。2011年任伊莱克斯小家电集团全球质量总监期间,主导了质量管理信息化改造工作,对质量管理信息化建设具有丰富的咨询和实施落地经验。
01第一,发现质量问题或质量隐患,及时反馈给供应商。
02第二,收集数据,统计数据,提供改进的资料,部分企业能做到。但大部分功能不强大。比如通常只会说退货最多的是漆包线,一共五批,但联动钻取具体原因与整改历史记录则比较费时间。
03第三,监控功能。比如给关键物料,关键参数做一个列表,按照每天、每星期、每月分别由低到高实时显示cpk值,低于设定值自动触发。
04第四,验证功能。上一批来料出现质量问题,下一批要重点检查出现问题的地方,验证是否改善。
05第五,为研发提供输入。研发时选择方案总是比较痛苦。比如,谁都知道纯聚丙烯收缩率是从1.7到2.5,如果有填料,收缩率范围就扩大到0.3到2.5,并且收缩率还与零件大小,模具类型,注塑温度,注塑周期等参数紧密相关。但到底收缩率是多少,这却是个迷。如能找到类似产品,轻轻点一下鼠标,一年总的实际尺寸波动范围就一目了然了,不同位置的波动,冬天和夏天的波动也可以轻松得到,这会极大提高研发工作效率。还比如,有六家供应商提供同等规格的轴承,把六家供应商一年来提供的全部产品的外径波动范围排个序,做一个箱线图看一下,可以方便地选出性价比最合理的供应商。
06第六,给采购提供输入。比如,来料的批不合格率,PPM,严重度,哪家供应商造成的质量损失最多等信息作为采购价格策略谈判的筹码。毕竟,如果能在采购成本上节约2%,利润就有可能增加20%。
01谁来确定检验条目?如果让研发和技术来确定,为了减少自己责任,会倾向扩大检验范围,浪费企业资源,质量部门则刚好相反,如何平衡?
02谁来查图纸?
03如果发现PLM里面图纸版本错误一堆,说还是不说?PLM上线时,可是开过庆功会的,这时候说发现一堆问题,这不是打研发的脸吗!
04在目前企业发展阶段中,经营和管理,哪一个更重要?
05海外扩张发展中,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06一张图纸,对应两个物料号?要不要改BOM?
07如果图纸与现有产品测量数据不符,谁负责牵头整改?
08是改图纸还是现有产品?
09改现有产品会不会影响产品性能?
10需不需要做实验?
11如果是公用件,都会影响到哪些产品?
12是售后件吗?会不会影响售后?
13改图纸要不要通知客户,如何向客户解释?销售部门会同意吗?客户会有什么反应?客户的SQE愿意知道吗?会导致客户罚款吗?客户多久才会批准?客户内部也会扯皮吗?
14问题不仅如此,如果发现图纸与现有产品数据对不上,如果管理层问下来,如何回答?如果是新来的人还好解释,就说是历史遗留问题,如果是自己一直负责的,这不是给自己找事吗?
15要统计一共有多少个物料号,到ERP里面查询时才发现有许多重复的料号,但他们的型号还不一样,这事说还是不说?说了ERP负责人不高兴,还会牵出一大堆后续问题和整改工作,不说,这活干不下去,两头为难,左右不是。
16规范检验标准需要多部门配合,如何推动?其它部门一句话,没空,质量部门一点办法都没有,还会让上层觉得你工作没能力,与其这样,还不如不做。